查看原文
其他

SRC | 走出象牙塔 城市更新探索之路(三)——“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城”城市街区更新设计活动回访与设计感言

杨光炤 SRC街景研究中心
2024-08-30

 


活动回访

设计展十日后回访现场

设计汇报展结束的十日后,再次来到现场,对这一天到来的群众进行了一次回访,进而了解群众对这次展览的真实感受,以及活动的反响和影响。

街道群众前来观看设计展板

市民回应

吴先生,年龄30+岁

Q:您看我们的展览了吗?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呢?

A:看过了。之前的街道界面一直都是城墙灰,一方面西安灰尘比较大,此外解放门街道本事比较破旧,这给我的感觉特别不好。但是看了同学们的设计,发现老旧街区也可以融入亮丽的色彩,反而让街区多了一份生机。

黄女士,年龄30+岁

Q:您觉得此次展览跟生活息息相关吗?

A:我觉得很符合实际,看到作品中涉及到了老街区的绿化改造,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因为像棚户区这种地方本就空间有限,绿化更是非常匮乏,同学们能够在这种条件下规划出来绿化以及公共空间,这对老旧街区的居民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生活幸福感的直接途径。

Q:对于此次展览有其他的意见和建议吗?

A:希望图纸上能有明显的标识,这样可以更方便的知道浏览的顺序。

敬女士,年龄20岁

Q:您对我们的作品有什么想法呢?

A:我不是专业的,但是我比较喜欢其中的一个“格子”的设计,在老旧街区里生活的多了,这种现代新颖的设计概念更加突出,更有时尚感,更加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从而提高老旧街区活力。

Q:如果下次再举办这样的展会,您希望我们做出哪些提升呢?

A:其实大部分的内容还是有些看不懂,太专业了。我希望之后的展览能有一个立体模型就好了,也可以设计出一个VR模型,大家扫码就能观看,再加上设计师的讲解就更容易懂了。

邓先生,年龄20+岁

Q:看完之后,您有没有感兴趣的部分?

A:我对提出“创客汇”的作品很看好,他设计的办公综合体 ,把运动场所和办公场所融合在一起,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业环境,老城区的改造更新还是要有年轻一辈的参与,所以他这个理念也是促进和吸引年轻人的回流,我觉得很好。除此之外,他的作品有一个很清楚的区位分析,这让我一下就明白设计的是哪个地方。

不论是街区的居民还是路过的市民,都对此次的设计展活动做出了积极地回应。虽然前来观看的人们不是专业人员,但是经过回访,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大家对“城市更新”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并且透过同学们的设计思路,市民朋友不仅惊叹街区也可以做出这样的改变,同时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老旧街区更新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需要新生力量的加入,我们要先让居民接受,为当地居民谋求幸福,城市有机更新才能顺利开展,我们城市才会更加美好。



政府与媒体

解放门街道办,郭主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当前摆在城市尤其是老城区面前新的重要任务和战略机遇。新城区解放门街道积极携手西安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有黄埔军校之称的建筑科技大学深入开展城市更新研究和实践,协同高校师生和专家走出“象牙塔”,深入老街区场景中,“挽起裤脚”真抓实干。

西安媒体,《原点新闻》

“城市设计节”是街区有机更新实践的一个环节,目的和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展示同学老师的设计研究成果,同时也希望宣传与普及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其中,共创美好街区,美好生活。



设计感言

同学们在相互观看和点评


王一凡:

很庆幸自己能在大学学习中有这样一次的设计实践,将居民诉求通过我们的探索反馈在设计中,设计不只是“纸上谈兵”。再回看自己设计过的场地,一草一木,都赋予了情感。希望再未来的学习实践中,能真正的走进生活,去探索更“人情味”的设计。

李欣瑜:

这次的城市设计studio课题带给我与以往的课程设计都不同的体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老城区的改造更新成为必然趋势。这次的课题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对于设计与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的地块位于解放路上,现状是棚户区和高大酒店,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割裂。我的设计希望以融合开放的态度处理地块的关系,创造和谐的城市开放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最后感想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希望解放门片区越来越好!

程哲文: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造,既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更是为了满足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的需求。这次课题中,我个人的设计是针对产业的提升进行研究并加以改造,成为最终的创客办公区。设计从场地内人的角度出发,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到解放门这片场地,将他们的活力与创造力融入这里,激发出不一样的火花。也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和解放门街道办及解放门居民在课题进行中给我们的帮助,希望解放门越来越好!

张嘎尘:

城市是一个庞大而精妙的有机体,城市设计也绝不单单是建筑学相关专业的舞台;它是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行为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从多角度出发,最后将成果以各种各样的“空间”呈现出来,是我们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这次课程设计,让我知道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设计只有起点,绝无终点。最后想感谢两位老师在设计过程中的引导与帮助,也感谢解放门街道办能够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进行深入的调研与思考、进行成果的汇报与展示。最后祝我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能够不断前行,也祝我们的解放门、我们的西安城越来越好!

戴雯菁:

城市设计是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界、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因此,新城市设计应该尊重现实,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现有条件和局限性,针对不同的发展目标,对不同的城市区块进行不同的整体风貌设计。

本次设计我的部分位于五路口地铁站出站口美博城地块,是整个场地的重要门户空间,利用地铁站,采用TOD的发展模式,对现状业态重新整合布局,现状建筑立面进行改造,最终形成多功能的门户空间。城市有机更新设计解放门STUDIO,首次与政府街办合作,了解甲方意愿,深入场地调研,最终回馈场地,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象牙塔的设计。最后,希望解放门在城市有机更新的大潮中,乘风破浪,蜕变重生!

林汐玥:

城市是人们生活航程中的一处停泊点,是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意味深长的进展。城市设计应当考虑各个阶层,各种人物及广大市民对城市的感知,在建立清晰易辩的城市印象的同时,也应考虑最细微的不同年龄段乃至不同身份的人的生活及心理需求。

邱一峰:

某些城市比不上繁华的一二线城市,但是这些旧城区作为城市的中心,确确实实的繁荣或者繁荣过,随着城市主要产业升级、变化和劳动力外流,旧城区环境恶化、活力下降。为此我们可以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活动,减小街区尺度以增加居民接触,对街道活力的发掘,使街区变得更具活力。

许保平:

通过本次城市设计studio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解放门在西安近百年历史中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众多西安人的一页深刻记忆,但是21世纪这里的繁荣程度一落千丈,而今伴随着城市更新提上日程,解放门也迎来了属于他的第二春天,在这里我们体验到了各种各样人物的生活,而面对这些人物真实的生活,我最终意识到我们设计师不是建设宏大新城市的主要角色,而是承担着改善人民的生活、改善城市的不美好而存在的园丁,因此我将继续为构建美好、和谐、友爱新城市而贡献力量。

黄昊霖:

这次城市设计,我得到了比以往更能深入了解场地的机会。我多次进入场地,在早上,中午,晚上。这里的生活和邻里关系让我深受触动。曾经脑海中存在着简单的拆改想法在一次次深入场地的过程中被改变。每一位在这里生活的居民,他们的需求都值得被尊重。


多方参与案例——“泪珠花园”

泪珠公园坐落在Battery公园城,是一个占地约7300平方米的开放性公园,公园城位于曼哈顿下城区西南侧,是一个多功能社区。

泪珠公园通过蜿蜒的设计方式挣脱了场地小,环境阴暗和地理位置不佳的束缚,为人们建造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庇护所。

景观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儿童游乐需求,业主希望公园在满足游乐需求的同时还能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周边居民创造更好的休闲空间,以形成家庭和睦、社会认同的社区,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业主设计评论小组在早期设计开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大量场地信息、技术决策支持、材料选择和建设实施建议,通过共同努力实现高标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也创造了更具革新性的设计手法。


后记

这次的课程设计真正意义上的把实践融入教育,走出教室,亲身与社区街道面对面。

“多方参与”成为设计的点睛之处,设计不再只是设计师的意愿,同学们从调研到思考再到设计,他们置身其中了解了解放门街区的繁荣与衰落,看到了此地居民的生活状态,从民生出发开展城市有机更新的概念设计。企业和街道积极配合,为设计提供相应的有效信息及场地。街区居民也参与其中,合理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意愿,极力支持有机更新的工作。

此次城市有机更新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进行,离不开多方的配合与协作,表面上来说,有机更新是使老城区重新焕发生机,深层意义则是,这是设计者、街道、居民对城市有机更新的肯定与支持。

城市有机更新是为了使城市更好的运行的基础上做出的改善,满足原住民的需求,以人为本,但不破坏原有的基本形态,这要求设计者必须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条件、空间形态以及社会形态。


系列回顾

点击下列图片链接查看往届系列活动




欢迎翻阅SRC公众号历史消息了解更多!~


推荐阅读:


扫描二维码添加SRC运营微信

获取更多动态

欢迎更多合作伙伴

欢迎投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RC街景研究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